极具国际视野的优秀品牌设计服务商
国货:谁能戴化妆品新国货王冠?
文章来源:国货:谁能戴化妆品新国货王冠? 发布日期:2019-04-09

  从80年代开始,国际化妆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,并在90年代后,在中国掀起全面的竞争。

  首先是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然后以2003年欧莱雅收购国产品牌小护士为起点,化妆品巨头们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,开始大肆收购本土品牌以切入中低端市场,实现其本土化战略。

  这使得不少曾独领风骚的国产品牌纷纷被收购或是逐渐没落。至今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仍由外资绝对主导,国产品牌在化妆品整体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。

  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有率前三的公司均为国际品牌。其中,宝洁市占率最高,2017年达到10.1%;欧莱雅其次,市占率为8.4%;资生堂市占率排在第三位,为3.1%。而高端市场中,外资市占率更是高达92.3%,整个高端化妆品领域差距悬殊。

  图1: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有率前10公司

  (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,点击可看大图)

  图2:2014-2017年高端化妆品市场的TOP40相对占有率

  (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,点击可看大图)

  然而,近年来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国产化妆品的希望。

  受益于化妆品市场的旺盛需求,本土品牌正借助政策优势、本土优势及通过自身转型等迎来市场“第二春”:一方面国产老厂商进行品牌升级后重新受到市场认可,另一方面新兴品牌则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异军突起。化妆品的“新国货”时代正在来临。

  2017年,在TOP30公司中,包括上海上美、百雀羚、上海家化(SH:600315)、珀莱雅(SH:603605)等14家内资企业,在大众市场的市占率,由2008年的5.1%迅速上升至23.1%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8.3%。

  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《中国化妆品零售发展趋势洞察报告》显示,中国前10位化妆品牌中,国产品牌已占5位,而在三年前,仅有2个中国化妆品挤进了前十位。

  图3:2008-2017年TOP30公司中内资企业的大众市场占有率变化 

  (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,点击可看大图)

  而在上海家化日前发布的2018年年报中,其营业收入71.4亿元,同比增长10%;实现净利润5.4亿元,同比增长38.6%,业绩亮眼。尤其是第四季度,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时,仍然实现同比增长11.7%,增速可观。

  在经历过长期的低谷后,国产化妆品牌开始奋起直追,摆在“新国货”们面前的,将是广阔的市场和成长空间。

  我们认为国产化妆品的机会将存在于政策优势、本土优势及自身的成功转型等方面。

  【2】 “限韩令”加上化妆品消费税大幅下降、化妆品广告监管的放松,政策利好引导消费回流。

  借助韩国娱乐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,韩国化妆品一度风靡大街小巷。然而自2016年9月以来,受众所周知的事件影响,中国消费者对包括韩国化妆品在内的韩国商品购买意愿明显下降,“限韩令”的颁布更是较大程度阻止了“韩流”的进一步入侵。

  一方面韩妆代购市场遇冷,另一方面国内韩妆销量也出现下滑,为本土化妆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机会。

  其次,我国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国内消费税率的举措,不仅高档化妆品消费税税率降低到15%,同时还取消了对普通化妆品征收消费税。

  这使得资金实力较弱的国产化妆品厂商面临的成本压力下降,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及加大折扣力度等有效营销手段中,有助于其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及销量。

  此外,2017年10月30日,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总局令第92号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》公告。其中,《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》属于被予以废止的6部规章之一。随着化妆品广告监管的放松,可能激发国产化妆品推广的潜力。

  图4:化妆品行业政策调整 

  (资料来源: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,点击可看大图)

  【3】近水楼台先得月,国产化妆品快速崛起。

  首先,本土品牌更为熟悉本国消费者群体特质,包括肤质、偏好、生活环境等,更易做到“看人下菜”,研发出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。

  其次,本土品牌具有渠道优势。

  虽然目前外资品牌在一、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,但随着低线城市消费水平的提升,三、四线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。低线城市的销售渠道以传统商超为主,而这正是国产品牌的主要“根据地”,如若短兵相接,国产品牌将具备主场优势。

  此外,在前面我们也提到,电商等线上渠道已经成为我国化妆品第二大销售渠道,在这方面本土品牌同样具有先发优势。

  众多国产品牌已经开设了线上旗舰店,“线上+线下”的销售模式不仅能够提升销量,还能很大程度提升品牌影响力,百雀羚连续三年卫冕“天猫双十一”美妆品类冠军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
  再者,本土品牌具有价格优势。

  国产化妆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“物美价廉”,在消费理性回归的当下,高性价比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。

  而成本方面的优势能够给予国产化妆品牌更多空间进行促销、折扣等,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
  最后,本土品牌还具有差异化优势。

  例如许多国产化妆品主打的“中草药成分”概念,就十分契合当下的“养生之道”,霸王洗发水等的强势回暖都是对此最好的支撑。

  而六神花露水、故宫口红等借助情怀打造的IP爆款效应,同样是提升国产品牌影响力的一种有力营销手段。

  (故宫系列彩妆)

  【4】 紧跟时代趋势,国产品牌积极转型。

  曾有业内人士说过:“未来五年,将是化妆品零售行业的关键窗口期,谁抓住了年轻一代,谁就抓住了品牌的未来。”

  令人欣慰的是,新国货们这次准确把握住了市场的方向,并正在从各方面积极实现自身的转型。(注:这也说明,研究90-00后这批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,成为预判未来的重要依据。)

  百雀羚、玛丽黛佳等化妆品老牌厂家在产品包装设计、广告设计等方面越来越趋于年轻化,自然堂、韩束等也将代言人换成了当下大热的“小鲜肉”。而瞄准年轻人群体的橘朵、稚优泉等美妆新兴品牌则准确抓住行业痛点,无论从美妆产品迭代周期还是从产品多样性上,都在向前沿靠拢。

  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,国产化妆品在渠道方面也紧跟时代玩起了新花样。玛丽黛佳联合天猫打造无人色彩贩卖机,走在了美妆新零售的前面;稚优泉、橘朵则看中社交平台KOL(关键意见领袖)的影响力,在各路美妆博主的影响下,已经俨然成为“国货之光”。

  无论是高端化还是年轻态,国产化妆品们都在不断清晰自己的定位并积极转型。一旦转型成功,相信本土品牌会很快摆脱大众心中“便宜、低端、纷杂”的印象,整个国产化妆品市场也将会焕然一新,迎来下一波增长的浪潮。

  图5:升级后的百雀羚“三生花”系列产品包装 

  (资料来源:公司官网)

  图6:位于杭州西湖银泰的玛丽黛佳无人彩妆贩卖机

  (资料来源:中国日报)

  【5】 目前本土化妆品公司市场份额较低,未来有望出现国产龙头企业

  就市场整体而言,美国、韩国化妆品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比超过60%,日本在50%左右,而我国仅为40%。这说明相较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而言,我国化妆品行业集中度非常低,反映出国内化妆品市场还不够成熟、整合力度还不足。

  同时,从各国本土品牌在该国的市场份额来看,美日韩的本土品牌非常强势,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,其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62.7%、84.5%、79.9%。尤其是韩国,仅爱茉莉太平洋(4.1300.000.00%)和LG生活健康馆两家韩国本土企业的市占率合计便高达47.9%,龙头效应显著。

  对比之下,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,本土品牌市占率占比仅为16%,当前本土第一大化妆品企业上海上美市占率仅2.6%,与美日韩差异较大。

  图7:对标各国本土品牌的本国市场份额,中国第一大国产化妆品企业占比尚有巨大提升空间

  (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、Euromonitor,点击可看大图)

  虽然国产品牌目前市占率均较低,但分散的市场格局也为未来国产龙头的崛起带来了机会。回顾日本和韩国化妆品行业的历史,其均经历过本土化妆品崛起、替代进口化妆品的历程。

  而当下我国化妆品大众市场中已呈现了韩日市场的发展特征——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,并不断抢占国际品牌所占领的市场份额。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出现龙头级国产化妆品企业,带领中国化妆品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。  最后从品牌营销上看,珀莱雅的“补水”和“海洋护肤”标签已经十分牢固,消费者在选择保湿类产品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珀莱雅。

  御家汇靠“面膜”打江山,企业形象深入人心,其主打的御泥坊品牌更是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,一提到“国内泥膏状面膜”、“矿物质元素”等关键字眼,消费者便会将其与御泥坊画上等号。

  而上海家化虽然体量最大,但也因此导致品牌形象不如另两家公司清晰,未来应持续在品牌战略上下功夫,这样才能进一步掌握市场发言权。

  因此,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看,三家公司各有千秋。但若从成为龙头的可能性出发,我们认为整合市场能力更强的上海家化可能更具潜力,尤其是在其进一步整合渠道、加强品牌营销后。

  而在其之后,渠道完善且、对年轻一代更具亲和力且在美妆市场独树一帜的珀莱雅,其未来的成长弹性则最值得期待。

在线咨询电话:

186 2116 7727

138 5774 0775

品牌咨询热线:

138 5774 0775

+

期待您与我们进行免费一对一品牌咨询

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沟通交流: